组成:该漆是以油改性醇酸树脂,用二甲苯、丁醇稀释,加入氨基树脂配制而成的透明液体。
特性:该漆具有较高的耐热性、附着力、抗潮性和绝缘性、并有耐化学气体腐蚀等性能。属B级绝缘材料。
用途:适用于浸渍亚热带地区电机、电器、变压器线圈组作抗潮绝缘。
技术要求
项 目 | 指 标 |
原漆外观和透明度 | 黄褐色透明液体,无机械杂质 |
粘度(涂-4粘度计),S | 25~45 |
酸值,mgKOH/g | 不大于 | 8 |
固体含量(甲法),% | 不小于 | 45 |
干燥时间(105±2℃),h | 不大于 | 2 |
耐热性(150±2℃烘30h后) | 经3mm弯曲不开裂 |
耐油性(浸于GB2536-81的10号变压器油中24h) | 通过实验 |
吸水率,% | 不大于 | 2 |
击穿强度,kv/mm | |
常态 | 不小于 | 70 |
浸水 | 不小于 | 40 |
体积电阻系数,Ω·cm | |
常态 | 不小于 | 1×10 13 |
浸水 | 不小于 | 1×10 12 |
厚层干燥(由70-8 0℃,在1h内匀速升温至150±2℃, 烘干8h) | 通过试验 |
试验方法
干燥时间:
按GB1736-7 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
干燥时间按GB1728-79《漆膜、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,》中的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甲法进行。
耐热性:
按GB1736-7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。
耐热性按GB1735-79《漆膜耐热性测定法》和GB1731-78《漆膜柔韧性测定法》进行。
耐油性:
按GB1736-7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。浸第一道漆后在105±2℃干燥(不超过2h),然后再浸第二道漆,烘干6 h。
耐油性按GB1739—79《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》进行。
吸水率:
按GBl736-7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。浸第一道漆后在105±2℃干燥(不超过2h),然后再浸第二道漆,烘干6 h。
吸水率按GB1738-79《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》进行。
击穿强度:
按GB1736-7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,浸第一道漆后在105±2℃干燥(不超过2 h),然后再浸第二道漆,烘干6 h。
击穿强度按HG2-57-8 0(1985年确认)《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》进行。
体积电阻系数:
按GB1736-79《绝缘漆漆膜制备法》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,浸第一道漆后在105±2℃干燥(不超过2h),然后再浸第二道漆,烘干6 h。
体积电阻系数按HG2-59-78(1985年确认)《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测定法》进行。
厚层干燥:
按GB1728-79《漆膜、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》中的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丁法进行。
施工参考
1、浸渍方法分真空浸渍、压力浸渍、沉浸渍和浇注浸渍。其中尤以真空加压浸法效果最佳。
2、电枢在原坯干燥前,必需清除绕组端部及铁芯表面的灰层、杂质,表面油污应
用少量二甲苯将其揩净。
3、应将原坯电枢进行预热干燥。待冷却至浸渍温度时方浸第一道漆。漆液必须高出电枢面约10 mm。其预热干燥的温度、时间及漆液浸透时间可按电枢大小而定。
4、浸渍后置于通风无尘处滴干,然后进入烘房烘干。滴漆时间、烘干温度和时间以电枢大小而定。
5、再将电枢冷却至浸漆温度,方可浸第二道漆,浸第二道漆的时间不宜过长,其滴干、烘干法同第一次。
6、稀释剂:X-4氨基漆稀释剂或二甲苯:丁醇=3:1(重量计)混合溶剂,或二甲苯,。